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 ![]() |
---|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从1997年开始每二年举办一届,竞赛时间定于竞赛举办年度的9月份,赛期四天。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每逢单数年的9月份举办,赛期四天三夜(具体日期届时通知)。在双数的非竞赛年份,根据实际需要由全国竞赛组委会和有关赛区组织开展全国的专题性竞赛,同时积极鼓励各赛区和学校根据自身条件适时组织开展赛区和学校一级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试题类型基本以电源类,信号源类,高频类,放大类,仪器仪表类,控制类为主,题目将会在比赛开始当天公布,每个队伍只能选其中一道题目,然后开始为期四天三夜的作品制作,比赛地点在自己学校实验室内,比赛期间学生可以查阅有关纸质或网络技术资料,队内学生可以集体商讨设计思想,确定设计方案,分工负责、团结协作,以队为基本单位独立完成竞赛任务;竞赛期间不允许任何教师或其他人员进行任何形式的指导或引导;竞赛期间参赛队员不得与队外任何人员讨论商量。参赛学校应将参赛学生相对集中在实验室内进行竞赛,便于组织人员巡查。竞赛所需设备、元器件等均由各参赛学校负责提供,四天三夜时间参赛的同学需要完成作品以及作品论文。
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 | ![]() |
---|
该竞赛以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为协办方,得到了教育部相关领导、飞思卡尔公司领导与各高校师生的高度评价,已发展成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近300所高校广泛参与的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
竞赛首先在各个分赛区进行报名、预赛,各分赛区的优胜队将参加全国总决赛。每届比赛根据参赛队伍和队员情况,分别设立光电组(已取消)、摄像头组、电磁组、电轨组(仅2016年)、节能组(2018年后为无线节能组)、双车对抗组、室外越野组、创意组等多个赛题组别。每个学校可以根据竞赛规则选报不同组别的参赛队伍。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组织运行模式贯彻“政府倡导、专家主办、学生主体、社会参与”的16字方针,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的积极性。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一般在每年的10月份公布次年竞赛的题目和组织方式,并开始接受报名,次年的3月份进行相关技术培训,7月份进行分赛区竞赛,8月份进行全国总决赛。
全国大学生“”杯智能汽车竞赛是在规定的模型汽车平台上,使用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的8位、16位微控制器作为核心控制模块,通过增加道路传感器、电机驱动电路以及编写相应软件,制作一个能够自主识别道路的模型汽车,按照规定路线行进,以完成时间最短者为优胜。因而该竞赛是涵盖了控制、模式识别、传感技术、电子、电气、计算机、机械等多个学科的比赛。
蓝桥杯 | ![]() |
---|
蓝桥杯(The Blue Bridge Cup)是中国面向中学生的一项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竞赛,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该竞赛旨在提高中学生的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能力,激发他们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蓝桥杯竞赛起源于2002年,至今已成为全国性、影响深远的学科竞赛之一。
竞赛分类: 蓝桥杯分为省赛和国赛两个层次。省赛通常在各省市级别进行,而国赛则是全国性的比赛,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优秀学生参与。
竞赛科目: 蓝桥杯包含多个科目,涵盖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各个方面,如C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 嵌入式设计与开发、单片机设计与开发。
赛制和形式: 竞赛形式包括上机编程、理论考试等多个环节,旨在全面考察参赛选手的计算机科学素养。比赛内容涉及算法、数据结构、编程能力等方面。
参赛对象: 主要面向中学生,包括初中和高中的学生。蓝桥杯鼓励广泛参与,不仅对计算机专业
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 | ![]() |
---|
紧密结合嵌入式芯片及系统应用产业发展需求,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芯片设计、软硬适配系统优化及应用方案设计等不同技术层面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丰富和活跃校园创新创业学术氛围,推进高校与集成电路相关企业产学协同育人,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精神、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优秀人才,助力我国嵌入式芯片与系统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设芯片应用与芯片设计两个赛道:
(1)芯片应用赛道
本赛道采用组委会指定的嵌入式开发平台为设计核心,每个选题方向对应明确的设计平台,关于大赛平台的技术细节,详见大赛选题指南。
作品可扩展其他自行设计的电路并搭建完成应用系统。
原则上各高校报名参加初赛的队伍数量不设上限。针对每个选题方向,协办或支持单位为参赛高校提供数量不等的开发平台,详情见各家厂商选题指南。在报名阶段由平台提供商根据报名资料进行选择。
(2)芯片设计赛道
本赛道基于组委会指定的芯片硬件框架下,以特定应用场景,由参赛队自主选题的模式,完成相关芯片的设计与验证,达到可提交签核的标准。
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 | ![]() |
---|
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创办于2017年。首届大赛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部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组委会共同主办,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承办,决赛由浙江省余姚市人民政府承办。之后大赛每年举办一次,至今已经连续举办4届。大赛以“更好、更快、更强”为主题,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为起点,形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具体创作和后期孵化一体化的人才培育链条,助力机器人相关人才培养成效显著。高校参赛积极性高、参与面广。大赛于2020年列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
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下设三个主题和一个专项。
主题一(创意设计):家用智能机器人——让生活更美好
A.创意设计服务于未来家庭日常生活的智能机器人,该智能机器人的用途限定为以下9种用途中的一种:
B.探索者专项组:使用“探索者”模块化机器人组件作为统一的创意设计平台,设计制作出家庭智能服务机器人,作品必须符合本届大赛的主题,具体内容和A要求一致。探索者器材、技术参数等
主题二(创意竞技):——挑战更快
魔方机器人
参照人类魔方竞速规则,设计制作魔方机器人,综合运用机械、电子、信息和自然科学知识,实现比人“计算”更快、“翻动”更加灵活迅速的目标。
主题三(创意格斗):“IRFC”智能机器人格斗大赛—挑战更强
智能机器人格斗大赛(Intelligent Robot Fighting Competition,简称IRFC),IRFC将中国武术、竞技运动与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结合,融技术性、对抗性、挑战性、观赏性于一体,参赛队伍进行一对一、多对多等不同项目的角逐,大赛分统一部件组及开放部件组两大类别。
专项竞赛:ROS 机器人与无人机挑战赛
A组:ROS机器人迷宫探险夺宝赛
B组:ROS机械臂智能抓取赛
C组:智能无人机挑战赛,基于ROS机器人操作系统的应用Slam的自主建图导航避障、目标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完成任务;
D组:智能无人机挑战赛,基于Python编程,体现无人机视觉应用技术能力。